
白酒商貿公司營銷的八大誤區
當前白酒行業已進入深度調整期,對于處在中下游的很多中小白酒商貿公司來說,生存艱難,幾乎是度日如年。作為基層白酒營銷人員,筆者想從自已實際工作中談談,很多白酒商貿公司經營中的一些誤區(以下簡稱公司)。
一、 大賒大欠做銷售
除極少數幾個知名品牌外,好象不賒不欠白酒就不能銷售似的。賒欠伴隨很多公司的經營一生,因賒欠而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可以說,大賒大欠是商貿公司營銷與管理的萬惡之源。賒欠至少造成公司的四大難題
1、資金壓力非常大。沒有哪個公司資金不緊張的,每一次向廠家打款都是一次浩瀚的籌(愁)款工程,其難度可想而知。公司除非哪一天收攤子不做了,資金壓力也就解脫了。
2、市場的掌握能力差。公司想方設疇款進的貨,又被用白條賒銷給渠道商。不花錢的貨,渠道商也不可能盡心盡力銷售,他們一定是先把自已花錢買的貨盡快變現。遇上個別叼難的渠道商,即便是有所銷售也不會盡快返還貨款,他們還想用公司的貨款進行其他商業運作呢!很多公司常被這樣的渠道商牽著鼻子走,苦不堪言。
3、管理員工的能力下降。因為習慣了賒欠,公司內部員工也會以賒欠做個人的社會外賣,久而久之,員工的欠款也會海量增大。一旦員工的私人欠款較大,公司將失去對員工有力的約束。很多公司中欠款的員工不辭而別的情況屢見不鮮。事后的追款非常麻煩。
4、壞帳越來越多。每一個商貿公司都存在一定的壞帳、死帳,但是誰的賒欠越多,誰就市場跑單越多、壞帳越多。
二、 淡季做促銷旺季自然銷
由于白酒消費明顯的季節性,其促銷一般也是淡季大促銷,旺季睡大覺自然銷。
威廉姆.伯格斯在他《細節營銷》一書中主張,越是旺季更應該做促銷。具體是在旺季銷售較好的情況下,把提升商品的營銷檔次,引導并拉升高端消費客戶作為主要工作手段。結果是一旦進入銷售淡季時,在旺季培養的高端消費者即便是較少的銷量,也可以彌補銷量下降而帶來的收入減少。同時,旺季里做促銷效果更顯著,也更容易。
遺憾的是現實中鮮有公司能象伯格斯說的那樣,大家都是淡季里艱難地促銷,即便沒有效果仍然堅持著,其實就是讓員工有事可做,干耗著。
三、 虛高的價格導向
在外人看來經營白酒的利潤非常高。的確,很多白酒從出廠價到達消費者的手里時,加價四五倍是很正常的。特別是銷售量越小,越需要高額的利潤來支撐公的生存。
如今,移動互聯網時代,商品的透明度進一步加強。互聯網將會讓商品暴利時代一去不復返。所以,白酒商貿公司應該解放思想,用更加科學、合理的價格來操作市場。要讓消費者享受到真正的性價比。
四、 過份重視渠道商而輕消費者。
渠道商和消費者是白酒營銷鏈上的二個主要對象,渠道商相對較為固定,做起來很明確。而消費者較為分散,做起消費者的引導和培育需要的時間長,人力和費用投入也更加巨大。所以公司更愿意針對渠道商做工作,加之“渠道為王”的法則,更助長了公司的積極性。
酒類營銷的終極目標是進入消費者的胃,而不是僅僅把商品轉移到渠道商的倉庫就萬事大吉。消費者才是營銷鏈上的真正“王者”,培養、侍候這樣的“王者”當然需要花時間、下功夫。如果消費者認可產品,客戶就會跟著公司轉,營銷的這盤大棋將全盤皆活,萬惡之源的賒欠將會徹底終結。公司要學會調動消費者向渠道商要產品,與其受制于渠道商,倒不如把精力多用在消費者攻關上。
五、 沒有培養一個單品重點突破。
大成公司在一縣代理白酒6年以來,幾乎是全系列運作A牌酒的所有品種。中高端品種一直沒有產生影響力,中端的一個品種精心運作4年,剛穩住一批消費者,現在又被廠家用另外一個品種置換作為重點推廣。更要命的是大成公司的低檔商品每年換一個,每換一任廠家業務員也換一個、或增一個。6年來大成公司經銷的A牌酒共有20多個品種,但沒有一個單品銷售可圈可點的。
象大成這樣的公司很多。另外,商貿公司都有一個共性,希望自已的產品價位全覆蓋。面對新產品時見一個愛一個,愛一個要一個,而廠家業務員為了追求眼前的回款,也是想盡辦法滿足。最終是商貿公司吃多納不動,沒有做成一個重點品種。這里有公司本身的經營誤區,也有廠家人員沒有做好堅定的引導有關。
六、 沒有打造一支可靠的業務員隊伍。
很多商貿公司的老板都報怨業務員不行,都是混工資。筆者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待遇的“低保化”使人員低能化。
1914年1月5日,福特汽車公司突然規定員工每天的最低收入是5美元。“日薪5美元”意味著什么呢?它幾乎相當于當時美國汽車業工人平均收入的兩倍,也幾乎遠高于其他所有行業的薪酬。這“5美元”一下吸引了全美國最優秀的汽車工人。福特公司工人高流動、高曠工的管理難題迎刃而解。當時,已經擁有福特飯碗的人希望保住飯碗,更多的人希望擠進來。就在新政策公之于眾的幾天內,上萬人冒著嚴寒從各地趕來應聘。福特公司的這一調薪舉措后來被稱為商業史上最令人驚嘆的“奇招”。
公司對于員工只要求執行力,少談待遇;只要求干活,少講收入。如果這樣做就能激發員工,那只能邪教組織。福特公司“日薪5美元”之后,一個來自匈牙利的工人很快把個人產量提高了一倍。當主管問他是如何實現這樣的進步時,他回答:“福特先生給我2.5美元,他得到250個零件。現在他給我5美元,他得到500個零件。我報答他”。即使是在回答主管的問話時,他的眼睛也沒有離開他的工作——他一直在生產零件。
所以“低保式”待遇只能培養庸人、懶人、狂人。管松了員工不愿干,管嚴了員工對著干,管的更加嚴員工就“滾蛋”。史玉柱就說過低工資的公司管理成本最高。有人說錢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東西,所以“日薪5美元”為福特公司篩選出了最優秀、最愛干活的工人。
七、 沒有樹立正確的利潤觀。
白酒廠家都會提前預留促銷費用。然后再把費用分項投給公司,其費用的由頭都是市場投入。但是很多公司舍不得把到手的費用充分投向市場,甚至于干脆把品鑒商品直接銷售。商貿公司輕松得到了短期實惠,從而更不愿意去從市場上下功夫,而是把精力用在與廠家搏奕上。
費用來了,不舍投入——投入不足,市場不力——沒有銷售,公司效益差,員工收入差——員工沒收入,更不愿意干……。由此公司經營陷入惡性循環,到最后只能總是怨天尤人,就是不找自身原因。
八、 營銷操作上隨意性較大。
很多中小商貿公司都是老板親為親為,工作上都是跟著感覺走,所以在營銷操作上不可避免的主觀因素較明顯,很多營銷上的具體做法工作缺少全局觀、長遠決策。具體表現是價格混亂、市場片區沒有劃分、渠道沒有劃分、人員工作職責不明細等。這樣做雖然很靈活,有一定的短期效果,但對公司的長期發展會帶來很大的隱患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