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銷實戰】如何定價?
在本人拙作《快消品營銷》一書中,其中有一篇文章談到價格管理,但對于價格的制定過程沒有詳細的論述,而且到目前為止,市面上營銷類書籍也少有涉及價格制定和價盤設計?! ?/p>
如果要說有類似文章,也僅僅從戰略的角度談了一些觀點,有似是而非,模模糊糊,隔靴搔癢之感。本文不想展開宏大的理論分析,而是從實戰、實效的角度來談談定價這個決定企業生死的話題(絕非危言聳聽)?! ?/p>
當然,我們這里說的定價,并不只是確定一個終端的價格,而是涉及到成本、利潤構成、出廠價、分銷價(二級、三級分銷)、終端零售價、特通、團購等整個價格體系?! ?/p>
經過多年的營銷實操和項目操盤經歷總結,我認為,主要遵從三條原則即可。
第一條原則:定價就是要在主流價格帶上形成戰略優勢及組合優勢?! ?/p>
怎么理解這句話?什么叫主流價格帶上形成戰略優勢?比如,我們要做一款大眾化的瓶裝礦泉水,如果終端定價2元/支,你認為能做起來嗎?不能!因為怡寶、娃哈哈、農夫山泉一大波全國強勢品牌在等著你,你在哪一方面有優勢?如果沒有,你憑什么低價或者跟他價格相當你會贏?這就是戰略上無優勢!
如果終端價格定在3元/支如何?我們來看看,目前高端水終端價主要集中在3-5元/支動銷較好,超過5元/支銷售規模就很少了,目前賣得好的3元價格帶的是景田百歲山,4-5元價格帶的是昆侖山;恒大冰泉做了2年,4元左右賣不動,終端價直接降價到2.5元/支。
但從價格帶上看,3元是最好的切入點,但考慮到如果新品牌,無資源、團隊、品牌的支撐,短期內難有大的銷售規模,如果短期要上量,3元有難度。綜合考量,2.5元/支是最優選擇,第一,避開了紅海2元這個純凈水市場價格帶;第二,提升了渠道的推動力(后面會詳細闡述);第三,2.5元終端價低于3元/支的瓶裝水銷售上量的分水嶺,短期能上一定銷售規模。
什么叫形成組合優勢?小支和標準裝,一個2.5元,一個3元,既可以保證避免陷入2元的紅海,又不至于落入3元以上短期難以起量的所謂“高端”價格帶陷阱。
如果沒有看明白,那就繼續往下看吧?! ?/p>
第二條原則:動銷力上保證“面”上的優勢?! ?/p>
什么叫動銷力?就是產品讓消費者主動買走,形成回轉和二次購買。這首先取決于消費者對“價格帶”的接受程度。如上面提到的,礦泉水,4元和5元的終端價,消費者普遍接受困難,也就是說,這不是主流“價格帶”,消費的價格和價值難以匹配。如果2.5元,既能跟普通純凈水區隔,也能形成銷售規模,這就保證了動銷形成?! ?/p>
動銷一定要形成“面”上的優勢,有足夠的消費群,處于主流價格帶之間,且能接受該終端價格。所以,動銷因此而來,銷售因此而來。
緊跟著就是陳列、生動化、宣傳推廣,跟消費者深度的溝通,讓產品的價格,跟價值形成關聯,并深化產品和品牌的價值?! ?/p>
第三條原則:靜銷力上保持“點”上的優勢。
什么叫靜銷力?產品的包裝、產品的賣點、品牌形象,給渠道設置的毛利等,讓產品自然的在渠道,終端流通,完成到達消費者并完成購買的過程。在這些要素中,對消費品特別是快消品而言,最重要的當然是渠道的力量。
所以,對于新品牌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有毛利上的優勢,也就是說,在這條營銷和渠道的價值鏈上,首先要解決渠道利潤分配的問題,再解決其他的“點”的問題。也就是說,要保證“點”上的優勢,這是銷售工作的基礎,更是動銷的基礎?! ?/p>
當然,這并不是拍腦袋而來的規則和結論,需要我們分析自身的能力和資源的匹配性、競爭品牌渠道利潤的構成,以及消費者接受程度?! ?/p>
做到以上三點,定價成功,這就是所謂的定價定天下,而不是搞一個終端價即可,也不是分析了競爭品牌,行業、消費者,自身,又從自我的理解的層面搞出一個利潤加成?! ?/p>
這就是我理解的定價定天下,定價定生死?!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