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国语对白刺激精品视频,亚洲激情网站,国内偷窥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行業新聞>李德發:畜牧科技是解決當前中國畜牧業面臨諸多問題的關鍵

李德發:畜牧科技是解決當前中國畜牧業面臨諸多問題的關鍵

作者: 來源:科技日報

畜牧業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節能減排、勞動力就業、國際貿易等國家經濟政治的各個方面,是引領中國農業實現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產業。在過去的30多年中,我國畜牧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人均糧食占有量基本未變的情況下,肉、蛋、奶的人均占有量分別增加了5.3倍、10.6倍和20倍,徹底扭轉了中國肉、蛋、奶、水產品嚴重短缺的局面。畜牧科技在畜牧業的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據粗略測算,1980年以來,畜牧科技進步對中國畜牧業的貢獻率達55%。中國當前畜牧業存在著一系列的突出問題,必須以畜牧科技為首要手段加以解決。Dah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1)生產效率低下。盡管與改革開放時相比,中國畜牧業的生產效率有了顯著提升,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以養豬業為例,中國平均每頭母豬每年生產豬肉不到1000千克,美國超過1800千克,荷蘭、丹麥近2400千克,中國養豬生產效率僅為美國的55%,荷蘭、丹麥的42%。這種生產效率決定了我國畜禽產品的市場價格遠遠高于國外。加強畜禽遺傳育種研究工作,提高中國畜禽品種質量,改善繁殖性能,加強環境控制技術和養殖技術研究,并提高飼養管理水平,是提高畜牧業生產效率的必備手段。Dah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2)飼料資源嚴重短缺和糧食過剩的結構性矛盾突出。“人畜爭糧”的矛盾已存在多年,隨著中國人民對動物性食品數量和質量的需求,這一矛盾呈更加突出的趨勢。雖然目前存在糧食過剩、庫存量達的矛盾,但主要是由于我國糧食價格太高,非配額飼料糧進口過多所致。2015年,中國進口大豆8173萬噸,進口玉米、大麥、高粱、玉米酒精糟及其可溶物等飼料原料超過4500萬噸。此外優質牧草年缺口達4億噸以上。利用生物技術、微生物發酵工程技術、飼料加工工藝技術等現代生物技術和飼料營養技術手段,提高存量資源的利用效率,開發非糧飼料資源是解決飼料資源嚴重短缺,降低目前玉米等糧食庫存,緩解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出路。Dah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3)畜牧業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突出。當前,中國畜牧業的COD排放為1268.26萬噸,占農業排放總量的95.8%、占全國COD排放總量的41.9%,超過工業污染,畜禽養殖排泄物和廢棄物的環境污染問題已成為中國生態環境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畜禽養殖排泄物主要來自于飼料。建立中國飼料資源高效利用大數據平臺,實施實時飼料配方技術,減少甲烷、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畜禽排泄物中氮、磷和重金屬的含量,是減輕畜牧業環境污染的有效技術途徑。Dah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4)畜產品安全問題依然突出。疾病的有效防控是畜禽健康養殖的重要前提。中國畜牧業面臨著老病仍在,新病不斷,人畜共患病日趨嚴重的嚴峻形勢,呈現出高發病率、高死亡率、藥物殘留普遍、經濟效益低下的困難局面。“十二五”以來,在中國政府強有力的監管下,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物的使用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飼料中抗生素促生長劑的過度使用和濫用問題依然嚴峻。據統計,目前飼料抗生素促生長劑用量已占抗生素總產量的50%以上。每年飼用抗生素消耗量達10萬余噸。持續低水平飼喂抗生素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畜產品藥物殘留、過敏中毒反應以及“三致”作用等危害日益明顯。飼料抗生素問題已成為中國目前最大的動物性食品安全問題。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發酵工程技術等研發畜禽生物制品,是解決畜禽疫病和飼料抗生素問題的根本技術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