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希望六和劉暢:欲打造世界級美好農牧企業
2016年2月29日,新希望六和在北京召開媒體溝通會,董事長劉暢女士、聯席董事長兼CEO陳春花女士、總裁李兵及部分高管出席了此次溝通會,主要就新希望六和的戰略轉型和一系列收購動作背后的產業邏輯與媒體進行了溝通。
剛做媽媽的劉暢,果敢干練之余更多了女性的柔美,接手新希望六和三年之后,劉暢交出了自己的成績單。她談到,依托公司三十多年的探索和積累,過去三年主要的方向是做轉型,從做飼料盈利轉為養殖端、消費端兩端盈利。將“為耕者牟利,為食者造福”作為使命,做世界級的農牧企業,打造世界級的的美好公司。
談轉型
陳春花談到,在中國飼料總量達到全球最大,行業發展模式面對調整的關口,新希望六和作為行業領軍企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行業增長邏輯的改變,新希望六和面對的問題是,如何在繼續保持增長的同時,找到新的發展出路。
在此背景下,新希望提出了四個判斷:第一,飼料不再是盈利主體,它應該回歸到消費端、食品端的價值鏈延伸;第二,行業的評價系統發生了改變,由農民評價飼料好不好,變為消費者評價肉好不好;第三,全球同行都來到了中國市場,中國市場的要按照國際化的發展邏輯進行發展;第四,就是食品安全。
由此新希望六和確定了自己全新的戰略:即從一家以飼料為主的公司,轉向以食品供應為主的公司。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戰略調整,這個調整是基于前面的四個基本判斷,從原來的以農牧屬性為主的公司,變成一家真正的為消費端提供安全可靠的、全供應鏈的、全價值鏈的食品供應公司。
談收購
2016年初,新希望六和一口氣宣布了三項投資和并購,涉及金額近百億元。1月8日,新希望六和宣布以1.725億元投資久久丫母公司,成為久久丫最大股東;2月17日斥資超6億元收購本香農業70%股權,布局西北市場;同時發布公告稱,計劃通過3-5年時間,總投資88億元,以“公司+家庭農場”等方式發展養豬1000萬頭。
談到對本香的收購,劉暢和陳春花表示,首先是基于公司自己的選擇標準,看好本香在西南市場的影響力,其次是公司戰略層面的考慮,還有在公司文化上的相互認同。劉暢說:“我們認為這個就是對的方向,不僅僅是說,我們單純看你純粹的價格去比。因為股市是有漲有跌的,行情也是有漲有跌,我們要看是長期的價值。”
對于久久丫的收購,陳春花表示更多考慮的是終端品牌的打造,收購久久丫只是個開始,目標是有十個這樣的終端品牌,每個終端品牌做到十億元的銷售額。同時打造一個統一的制造品牌“新希望六和出品”,從而與養殖端進行對接。
現場有媒體問道88億資金的來源,公司總裁李兵表示,新希望六和自有資金非常充足,現在負債率是32%,作為一家上市公司他們擁有的融資渠道較多,就算把負債率從32%放到50%也是合理的,所以養豬資金非常充裕,88億基本是公司自有資金。
談國際化
去年新希望在美國設立“新希望六和投資(美國)有限公司”,積極開展海外投資活動,尋找優勢資源。2015年底,公司收購美國獨立的糧食及大宗商品貿易企業藍星公司20%股權。談到入股藍星這件事情,新希望稱會在新加坡設立一個跟藍星合資的,專注于中國市場和整個亞洲市場的貿易公司,可以把優質又有競爭力的貿易帶到行業來。
針對媒體提出的新希望六和在國內板塊和國際板塊的布局方面,陳春花表示,目前來看,國際板塊占整個規模的比重是蠻低的,大概就是5%多一些,未來下一個戰略,新三年戰略規劃在制訂當中,希望能夠達到20%。
“對下一個五年20%的比例還是有非常強的信心,主要原因是我們進入20個國家之后,我們在20各國家本地市場擁有很好的基礎,包括團隊的儲備,包括跟地方的融合,包括對當地文化的把握,以及對地方資源的理解。也就是說我前期用十幾年的時間,擁有二十多個國家的市場和前期基礎,所以在擁有市場的前期基礎之后可以比較快的發力。”陳春花說道。
至此,新希望醞釀了三年之久的轉型計劃終于浮出水面,至于結果如何,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