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候在文摘中讀到一篇《軍刀》,中日戰爭結束后大約30萬把日本軍刀作為武器投降時繳械了,大部分流落于中國民間。據說在刀的收藏界,日本刀是單獨的類別。很多武士刀是當時的日本軍官帶來的本家族的戰刀,那是其家族歷代武士的靈魂所寄。如今,日本的刀劍寶藏協會在世界各地搜尋流失海外的武士刀,已有很多軍刀回到了日本。日本的刀師可以親身來到中國,可以不收費用,可以不計較中國所有者拒絕回購的要求,傾其智慧、心血和體力,重磨日本武士刀。協會的義工可以不厭其煩的自費飛到中國,拜托你將收藏的軍刀賣給他。作者感慨于日本人對于追回帶著戰死者靈魂的軍刀時,那極度的謙恭,他說“這種無限隱忍而又會隨時爆發的強有力的心,在日本,誰知道有多少顆”,由此可見,“我們的敵人的后代是怎樣對待那段歷史的”。 當時讀到這篇文摘,內心感觸絕非一般。近些日子在讀章東磐先生所著《父親的戰場》,才知道《軍刀》是其中一個章節的摘錄,而這部書給我的震撼,又絕非《軍刀》可比!陡赣H的戰場》是中國遠征軍滇西抗戰田野調查筆記。我的閱讀速度很慢,滇西戰場,我們民族抗戰的不屈之地,我對她的了解卻少的可憐,就是小學生在讀歷史,而這歷史一次次讓酸酸辣辣的疼痛沖擊我的眼眶,忍不住流淚,忍住不流淚,因為這隱忍的疼痛比淚水更能夠體味中國抗日軍人那些壯懷激烈的日日夜夜以及其后悲愴漫長的艱辛歲月。 書的大約一半篇幅,在描述滇西抗戰中的人物,有在滇西陣亡的美國少校梅姆瑞,有第一位度過怒江的一九八師師長葉佩高,有不同生活背景的國民黨遠征軍官兵,有中國讀書人擔當抗戰,臨危受命的典范晚清秀才騰沖縣長張問德,有抗戰中中國軍人的女人…… 書的另一半篇幅,講的是戰場, 而后作者寫了幾個專題,軍刀,飛虎隊都在這里提及。 作者沒有單獨敘述,卻在我腦海中尤為凸顯的是一種特殊的場所,那就是各個遠征軍陣亡將士墓園 美國人……,英國人……,日本人……,我們做得到嗎 書的扉頁是作者雙親的一幅照片,題有“獻給我親愛的爸爸媽媽,獻給所有為中華民族獨立自由而獻身抗戰的光榮父輩”。讀完全部,合上書,再次看到這幅抗戰時期的照片,看到兩張充滿希望的笑臉。這些天那熟悉的疼痛再一次沖擊我的眼睛。整部作品記述的幾乎都是國民黨抗戰,而扉頁卻是共產黨軍人,這是作者完成此部書的深意所在。⊥强谷哲娙,分什么國共?整個民族的屈辱與抗爭,不該被遺忘。而為民族而戰的所有軍人,都應得到子孫后代至高無上的崇敬,名垂青史! 記住這句話吧——“讓哪怕一位以身許國的軍人蒙冤即是罪過,而讓整整一代熱血報國的軍人在人們冷漠的淡忘中孤獨地終老人生,則是全民族的恥辱”。 |